如果你在English-speaking country工作或生活,那么,提高口语,对你而言,根本就是一件轻而易举、潜移默化的事儿。
可见,语言环境,对于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口语,是有多么重要。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既没有机会长时间生活在国外,却又切实需要提高英文水平,甚而将之作为一门生存技能。
怎么办?
以下,是我本人日常学习中,训练口语的一些心得经验及使用过的学习材料。
Well,there is just no such thing as a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and the real good method is the one that’s suitable for you according to your own situation.
学习这件事,真是从来就没有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方法。
我所分享的,仅是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摸索出来的、适合自身、且蛮有效的方法而已。
So,only for your reference!
英语说得好不好,标准是什么?
不外乎3个方面:pronunciation(发音)、intonation(语调)、fluency and coherence(流利度)。
那么,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得从这三方面入手了。
下面,我将分别谈一谈,我自己是怎样进行训练的。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果断空杯,重学发音
念大学后,尤其是英文专业的学生,都有语音课。
课堂上,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将过去十几年来学到的语音知识统统忘掉,把自己当成入门级别,从零开始,系统学习发音。
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学习语音,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强调应试,以分数为导向的小初高阶段的学习,口语一直最不受重视。我们基本没有系统学过语音。
同时,客观地说,我们的英语启蒙老师,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很可能,我们说了十几年的英语,从一开始,就是不标准的。
其二,在应试教育阶段,很多人基本没有“英音”、“美音”的概念,以为英语只有一套发音规则。
后来发现,原来美国人和英国人说英语,发音、语调上都有很大区别。有很多人,对美音实则更偏爱,就像我自己。那么,从零开始,就是必需了。
我自己是在研究生一年级时,才正式决定苦苦训练发音的。
那会儿,在北师大中文系念书,好朋友在北外英文学院读研。
学校挨得近,因为热爱外语,研一时,只要有空,我就会跟着朋友去上课。
那会儿,语音课的老师,是吴青教授(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
课堂上,吴教授耐心指出了学生的发音问题,并推荐了张冠林先生的《实用英语语音语调》一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要求大家跟着音频,花一个学期的时间,从音标到语调,进行苦练。
对于美音爱好者,吴青老师也推荐了两个资料:第一,张冠林、孙静渊编的《实用美语语音语调》;第二,美国Pronunciation Workshop发音特训机构创办人保罗.格罗(Paul S Gruber)博士的16堂发音视频。
保罗.格罗(Paul S Gruber)是美国发音主教练,美国资深英语发音专家级最畅销美语发音教程研发设计者,曾受邀到50多个国家讲学。
按照老师的建议,我自己真是狠下功夫,甩掉以前的发音习惯。用了快4个月时间,将《实用美语语音语调》及16堂美音视频课,翻来覆去练习。
从48个音标开始,而后到各种语调,再到连读、弱读等发音现象,跟读、模仿了4遍,彻底重新构建自己的发音体系。
在16堂美音视频课程中,保罗老师要求,在练习时,面前放上一面镜子,一边发音,一边观察自己的嘴型。
这个方法蛮有效,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与保罗老师的发音嘴型做比较,就能很直观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
积累话题词汇,训练英语流利度
重构发音体系,还只是第一步。
实际上,在日常交流中,发音不标准,其实并不一定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
比起发音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你要懂得怎样用英语说,而且能连贯流利地说出来,也就是fluency and coherence的问题了。
那么,这肯定就得建立在掌握相关词汇的基础上了。
在这里,并不想谈如何记单词,但下面分享的方法,却又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单词学习法,同时,又能极佳地锻炼英语流利度,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以15天为单位,择定一个热门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阅读10篇左右相关英文报道,大量积累相关词汇,并摘抄常用的句型表达。
待完全掌握后,围绕这一话题,用英文说一段200到400词儿的话。
这段话,可以是对某事件的看法与观点,也可以是对某事件的概括与总结,形式可以很灵活,不必太拘泥。
关键有两点。
第一,将所学积累的词汇句型,“活用”到这一段话中。
第二,练习时,一定要反复多次,直到这几百字的语料,能够滚瓜烂熟、流畅连贯、有声有色、富有感情色彩地大声说出来,而不是磕磕巴巴的。
如果觉得脱稿有一些困难,也可以在读完10几篇相关英文报道、积累完相关词汇后,先在日记本上写出来。
200到400字为宜,不太长,也不太短。
而后,在文字稿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这样,就会容易很多,但一定不要死记硬背。
我有每天阅读英语新闻的习惯。
在话题上,多半以时事新闻为材料,先后围绕过“美国大选”、“地震”、“飞机失事”、“中东局势”、“台风”、“一带一路”等做过练习。
当然,工作党,也完全可以选择与工作相关的话题,进行英文训练。
以“地震”为例。
15年4月尼泊尔发生地震后,我决定接下去的10天,进行“地震”话题的口语练习。
第一步,上CHINA DAILY,BBC等网站,找来了10几篇的相关的英文报道;
第二步,反复阅读这些材料,将“震中”、“余波”、“坍塌”等,在地震表达中通常会用到的词汇进行积累;
同时,留意一些常用句型与表达,比如“表达最为深切的慰问”、“争分夺秒展开搜救行动”、“何时何地,多少级的地震袭击了某地,震中位于.....”
将这些惯用表达积累下来,完全可以用在自己随后的表达中。
第三步,将学到的词汇句型完全掌握后,开始进行英语口语练习。
我自己的做法是,将自己假想为一名电台记者,正置身灾区,然后,用英语向观众播报灾情。
长期坚持下来,词汇量突飞猛进的同时,英语的口语表达,也会渐臻流利。
大声模仿,提高语音语调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也即,重复是技能之母。
说的是,在学习任何一项技能过程中,一定都会经历一个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
学英语,尤为如此。因为口语标准,说白了,就是能用欧美人那种腔、那种调、那种味儿来讲英语。
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如何达到?
没别的办法,只能通过大量不断的模仿。模仿音标,模仿单词,再到模仿语段篇章,最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上文,在谈重建发音系统时,对于《实用美语语音语调》及16堂视频课的学习,我所采取的,其实模仿的方法,通过反复不断重复,去掉了自己十几年的发音习惯,形成新的发音习惯。
关于模仿,理论上,不想谈太多,但有两点,必须再三强调。
第一,声音一定要大!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声小气,在嗓眼里嘟嚷。
大声,是为了使口腔的肌肉充分活动起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肌肉的习惯运动模式(汉语发音的运动模式),使嘴与大脑逐渐协调起来,建立起新的口腔肌肉的运动模式(英语发音的运动模式)。
第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定要坚持下去,按照我自己的经验,至少每天1个半小时,持续坚持半年左右。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关于模仿的材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选择语速适中的,发音清晰标准的,是总体原则。
我上大学时,低年级时,模仿过一段时间的VOA慢速英语,到了大四,就改为VOA常速英语新闻了。
VOA是不错的材料,相信很多朋友也都已经将其作为学习的材料了。
而在这里,想分享的是,自己读研究生阶段英语的模仿学习。
如果有北师大的学弟学妹,就该知道,图书馆七点半开馆。
我每天5点半起床,6点准时到图书馆旁的教七楼,进行英语模仿学习,练习一个半小时,等图书馆开馆。
选择早起,是因为,模仿需要大声,而6点多,教学楼人少,做模仿,不至于影响他人。
有一段时间,特别崇拜希拉里,对这位前美国国务卿简直到了迷恋的程度,她两次参加美国总统大选,每一场演讲,我都看过。
所以,曾花了快6个月,在北师大的教7楼,刻苦模仿过她的演讲。
整个研究生阶段,我做模仿练习的材料,都基本是各种演讲,TED演讲也尝试过。
回到对希拉里的模仿上,分四步走。
第一,熟听。在模仿每一次演讲前,先将演讲来回听5遍左右,熟悉其中的单词和表达;
第二,断句模仿。一句一句来,不断重复,从语音到语调,甚至到表情和手势,一板一眼进行完全模仿,直到每一个词儿,每一个字,都带点希拉里的味儿。
这一步,很重要。
第三,同步模仿。“她”说,你模仿,同步进行,目的要提高口腔肌肉的反应速度,使肌肉和大脑更加协调起来。
这一步,非常有利于锻炼我们的注意力,只要稍不留意,就会跟不上。
同步模仿,开始会很难,但一般跟着认真做3到5遍,就会好很多。
第四,独自演讲。最后,还要进行输出。将自己当成“希拉里”,脱离视频,独立模仿她进行演讲。
这一步,我自己往往要练习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达到。
以上,是我想和大家重点分享的几点口语练习方法。
当然,就像很多语音学家指出来的那样,听力不好的人,口语也一定不好。
所以,要想提高口语,还必须努力练习听力。
Anyway,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
罗马城可不是一日建成的。
其实,说到底,学习英语,最重要、最困难、也最有效的方法,不外乎两个字:“坚持”。
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就定能滴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