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我申请了英国永居。要永居,除了笔试“英国生活”外,还得考被称为B1的英语口试听力。有一个山西煤老板,目不识洋丁(ABC),亦无兴趣学习英语,常常在唐人街的赌场里度日。一晃五年要到了,得申请永居,但是想想英语的笔试与口语这两道坎如同大洋般地横亘于前,此公便收拾行囊回山西了。
也有像我一样的人,非得把家门口的山移掉。有一对来自武汉的中年夫妇,只识ABC,听说读写是不行的。夫妇俩便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华人举办的学校里培训“英国生活”。学校把所有的题目翻译成中文,以便学员理解。在中国式的高强度的训练下,夫妇俩居然通过了笔试。口试呢?学校给他们准备了“汉服”这个题目。夫妇俩天天跟着录音朗读背诵。考试时,夫妇俩上来就背而不止,不容考官插嘴,差不多十分钟结束。考官无话可说,因为他不懂汉服,问不了任何问题。考试,通过!
像武汉夫妇这样不懂英语的人最后通过英语笔试口试的人还有一些,我听了,就如听天方夜谭,“口张而不能嗋”也。
我的考试约在下午3:50,须在3:20前到达,结果我3:05就到了,发现其他的人早就到了,我是最后一个。
工作人员叫到了考生的名字后,考生得把证件与话题提纲交给他。他核对好证件与提纲,会让考生把所有的物品拿出来,放进一个小箱子里,然后命令考生把外套脱掉,把衬衫的袖口卷起来以确保袖子里没有什么秘密武器。接下来检查口袋,外套,衬衫,裤子,皆不得有任何东西。真正重要的检查这时才开始。男士,须检查两个耳朵的耳道,女士除了耳道外,还得检查头发,以确保在耳朵内、头发里没有作弊的工具。最后,手心向上,手背向上。其他的工作人员在核对好身份证件后,为考生拍照,再让考生录音。这还不算结束。考生得到另一个工作人员那里,由他作最后的核对,听他宣布考试纪律。
我被领到考试的一间房间外。工作人员说,里面的考官叫Lora,然后让我进去。Lora是一位三十出头的英国女士,面善,和气。“我是Lora,你怎么称呼?” “你好,Lora,我叫妙霖张。” “张?好难发音啊。”“是的。你就叫我妙霖吧。”我发现,英国人叫我妙霖叫得挺准的。“妙霖。” “准确。发音非常准。”在检查好我证件后,Lora拿起我准备的话题提纲。“好。你的题目是,英国的食物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个问题吗?”“为什么是这个问题?” “中国的移民总是担心在新的国家的食物。中国人吃惯中国菜,对于西餐不太习惯。我知道美国的食材是大规模生产的,质量差,标准低,一点都不好吃。我想英国与美国差不多吧。”“那么到了英国呢?” “到了英国后,我发现,英国的食材出乎我的意料。英国当然也有大规模养殖的,但是也有一些小农场自然养殖。有散养的鸡,有散养的猪。散养的鸡,我家有两种做法:一是放在烤箱里烤;二是用水煮,煮熟了,再放进冰水里浸,这是为了让鸡肉变嫩,然后切成一块一块的,用酱油蘸着吃,嗯,那个鲜嫩!这是我们上海的流行的吃法。”“哦,这种吃法,我没有吃过。” “如果你去上海,可以吃这种做法的鸡。”接下去,我讲了猪肉的做法,是红烧肉,烤猪排;还有牛肉;还有海鱼。牛肉,我擅长罗宋汤,海鱼则有清蒸海鲈鱼,三文鱼头豆腐味噌汤……此皆我张府的私房菜。
当我滔滔不绝时,Lora打断了我,说,“你的提纲里写了许多蔬菜的名字。你觉得英国的蔬菜怎么样?” “英国的蔬菜主要是从西班牙进口的,质量好。世界上食品标准最高的是欧盟。不像美国,美国的标准大概是世界上比较低的吧。” “对,说到欧盟,脱欧后美国人要让英国进口食品。”“那我反对从美国进口食材。”我说。 “我也反对。”Lora说。
接下来是考官问问题。Lora问了一个问题:“你最近做了什么有纪念意义的事?”我说:“没有,不过,我上个月去了上海。”“哦。”Lora说。考官总是想着办法把话题往下引。“我一般喜欢从Gatwick来回。”“为什么?”Lora问。“因为从Gatwick到我家,只有45分钟,而希斯罗机场到我家得两到三个小时。”“嗯,是的。考试结束。”Lora说。我的余兴却未尽。(张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