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聚会上遇到一个哲学系的一年生,得知我论文也是相关的方向后两人都生出了些亲切感。聊着聊着她告诉我自己现在在学法语和希腊语。因为以后想做存在主义相关的东西(存在主义是入门这一点上,中日倒蛮一致的)所以觉得现在起不学习法语以后总归是走不远的;而选希腊语是因为哲学系至少要在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中通晓两门语言,觉得希腊比较根源,所以放弃了拉丁语。我听完之后自然惭愧得很,后悔先前告诉了她自己是院生。其实来日本以后,我时常感受到这种类似的冲击。这当然跟我自己不学无术有关,姑且写下来当作提醒好了。本科时有个相熟的外教教我们日本文化类的课,拿的是东外大越南语的博士学位,在课上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日语以外的任何语言。而我近日要读井筒俊彦的著作,在图书馆查书目时竟发现井筒有一本书是这位老师翻译的(井筒在美国任教著作都用英文撰写)。其实井筒跟他真正的研究领域完全没有什么关系,他研究的是一位60年代的越南现代诗人。后来我又顺势去搜索相关论文,发现这位老师的大部分学术论文也都是英文撰写。当我打电话跟他询问这件事时,他立即说要寄那本书给我,并理所当然地提醒我其实可以直接找原文来读。在他眼里,一个走到我这个阶段的研究者,没有压力地阅读英文文献是最起码的修养。这学期我在筑波修7门课,其中三门分别是表象艺术论、文化创造论和现代思想概论。表象艺术论主要讲一战后的欧洲艺术思潮,老师在课上会放一些作品复制图,当上面出现外语时,英文自不必说德语他也很流利地为我们朗读、翻译。文化创造论的课上读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是新批评那种精读式的解剖术和文献学式的考据论,所以这位老师在课上时常引用原文台词和史料。而现代思想概论由不同方向的老师分别担任不同国别的思想综述讲解,目前为止出现过的老师依次负责“分析哲学、法国现代思想、中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这些老师每个人的外文素养都极高,至少通晓两门以上的外语。在日本,高校的研究环境就是这样严酷。因为日语音声极少这样的先天缺陷,他们的外文发音或者真的很糟糕,但日本学生的平均外文阅读能力绝对高于中国。至于教师便更不用说了,他们身处一个真正的国际学术环境,他们所遵循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全与欧美同步,如此一来,外文修养便是不可缺少的筹码了。我每天都在这里遭受自我否定的精神折磨,更为那些在国内研读博士学位的前辈们可惜。因为以上毕竟学院体制内的境况,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做到这种地步无可厚非,但我也时常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这种外语力。在超市的收银员一旦感觉到你是外国人也会自然地跟你说英语,唱片店小二也会,二手店的老板也会。他们或者会操着一口蹩脚的日式英语,但都把会说英语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技能。最后,发音好的日本学生其实真的很多。我去书道教室玩儿的时候,里面的部员都很普通地英语指导运笔藏锋,跟欧美人打情骂俏嘛。所以,没事儿真的不要再嘲笑日本人的英语了,如果真的做一份调查,日本人分分钟就秒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