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留言推荐了一本考研阅读辅导书《考研英语真题100篇》,是由于慧编写,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它号称考研英语70分轻松超越,口号是相当响亮。
作为专门寻找优秀辅导书籍的百家号,我当然是第一时间购买过来了.
整套书共分4本,售价128元,相当有厚度,分别是研读分册、全解分册、词汇分册、真题模拟练习,在前言里编辑提到这本书是完全按照大笨象英语学习23问23答的思想编写的,有多位英语教授参与本书。至于大笨象博士是何许人,我只知道他是个没透露姓名的,想把自己对英语的认识传达出来的有志青年。
这本书很大,光讲明白这书的使用都要分好几期来讲,就书的内容而言,是大笨象博士和于慧的知识成果,我们主要是分享这本书的思想,就是《大笨象英语学习23问23答》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大笨象博士本人已经公开了电子版。鉴于很多人在网上反应这个小册子阅读体验不太好,我个人读完感觉还是不错的,就将自己基于小册子的读后感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具体取舍当然大家观看后自行决定,预计单单23问23答的分享会有2-3期。
本期是《大笨象英语学习23问23答》第1期,主题内容是 反复研读一定量的高品质文章才是英语高分的真正捷径。这里的研读不是做题,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文章无穷无尽,我们反复做题而不去深入研究句法、语法,跟着老师去学某一个句子说了什么、某一篇文章讲了什么,这是我们目前流行的学习方法,是个缓慢的积累过程,但无法短期内对英语的基本功有本质的提升。对于只有几个月的备考时间的我们,从四级水平甚至不到四级水平,靠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达到考研英语的要求是很难的。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第二条路,也就是基于理解句意结构的基础上反复研读真题,书里提供他能想到的辅助工作(包括单词词义直接标注在文章),100篇的句句全解,节省你大量时间,用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真题研读里,用反复把无法靠老师讲解获得的基本功掌握到自己脑中,形成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很多人连23问23答也没有耐心看完就开始抨击,其实大可不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要轻易抹杀另一个人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展开讲一下这本23问23答如何论证反复研读才是英语高分的真正捷径。
拉名人名言来为这套理论站台
我挑了书里提到的其中6人
1.翻译家吴景荣(汉英词典主编)说:
在英语国家学英语与在中国学英语不一样,反对全盘移植外国教学法
成年人学外语应以阅读为突破口,以一会带动全局,不要提出听说领先,更不要提出四会并举,阅读本领强了,听说写也会自然跟上去,如开始就从四会出发,对成成年人自学来说,就会造成旷日持久,甚至中途辍弃,一事无成的危险。
2.翻译家吴仲贤说:
学习英语,应先反复研读一本书。我个人深信“一本书理论”。
3.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说:
学外语,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
布朗教导辜鸿铭说,“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4.翻译家钱歌川说:
尽管说那种语言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语法,但不说那种语言的人,都得把语法学通,才能深造。
5.翻译家吕叔湘说:
学习的初期,精读比丰富更要紧,词虽认的多,但都是依稀仿佛的认识有什么用呢?而且即使要增大你的词汇,读词典也无济于事的。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所以若是要扩大词汇,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书,词典是供人查的,不是让人读的。
要明白一种语文的文法,只有应用比较大方法,一句中国话,翻译成英语怎么说,一句英语,中国话里如何表达,这是一种比较。假如能时时应用这种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
6.翻译家李赋宁说:
阅读的单位不是单词,而是句子,因此句法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只有单句,仍不能构成段落,必须有一系列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才能连贯表达思想,因此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段上面,我们的看法比较一致,就是要让学生学地道英语,因此就要学范文。
7.大笨象博士总结说:
学习英语应该以阅读为龙头;
反复研读于慧真题100篇一辈子就够用;
反复研读是王道,比较分析是精髓。
论述学英语的两条路
历年的考研英语证明了成绩靠做题是做不上去的,基础差点小伙伴们不基于结构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成绩不会质变。而如何区分基础好还是基础差,就考研学生而言,随机找四篇真题阅读理解,得分稳定在32分以上,则说明基础很好,可以熟悉一下真题和作文就可以上考场。那为什么基础差的不能通过背单词、做真题、听视频等方法提高考研英语成绩呢?这里引出了学英语、提高语言基础的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我们学习英语的定性思维:背单词、听课、看长难句、做题、背作文,是按照母语的习得方式学习英语,基于感觉理解句意。这种学习方式如果基础足够,考研英语也可以取得高分,成就的是有语言天分或记忆力强的人。但是如果基础不够,天分不高,记忆力不强,则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高,导致原地跳,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没有提高。
第二条路就是反复研读一定量的高品质文章。这条路不需要很高的语言天分,出色的记忆力,它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坚持的执行力。虽然看着是最笨的方法,但是越是聪明人越是懂得下笨功夫(钱钟书)。
这里要多说一段,是我个人基于23问23答的理解:
第一条路是我们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走的路,我们要求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课文不断地在学新的句子、新的文章,我们基础差的小伙伴们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研读,我们按照老师的指挥棒背单词、背句子、背课文,语法一学而过,大部分人没有用学到的语法深入研读过课文,就这么一直持续地学了十年,因为中学考试、四级考试它的文章、题目还是相对简单,我们能靠对单词、句子的记忆过关,优秀的有天分的小伙伴们可以取得高分。但是面对真实的报纸、杂志文章,我们读不懂。靠第一种方法,我们需要数年的积累才能适应考研阅读的难度,我们不太重视语法,不太重视反复研读,我们仍然只是背下单词,靠着翻译读会了文章后,就很少回头去读了,而我们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下降了,我们那看过的文章因为没有语言环境,遗忘得更快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条路我们大部分人都走不成功。单词记忆方法再出色,再幽默,它都需要反复来强化,但是我们把反复强化的时间花在了干巴巴的单词上,这些单词能运用到阅读、写作上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坚持下来的人太少了。
而大笨象博士所说的第二条路,也就是吴景荣、吴仲贤、吕叔湘等大学者们学英语之观点,却很少有人走,也没有大规模的宣传推广。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靠的是你个人,老师讲得再好,也没有办法把这种研读后的理解语意的能力复制到你脑中,这只能靠你反复的研读,形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能力。这种读外语的能力,不是靠句意解释、篇章分析能学会的,我们非英语母语的人,想形成我们学习语文那样的自学能力,必须靠反复研读取得,而后才能凭借这种能力去读更多的英文材料,就像我们母语只需要认识两三千个字就可以自学语文一样。第二条路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人天分很高,只需要几遍,有人天分不高,就多刷几遍,10遍不行,20遍,20遍不行,30遍,这个东西不是高深的数学,是靠反复能突破的。
好了,这一期先说到这里。欢迎关注,敬请期待23问23答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