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想好,语法要好。思维不对,语法很累。因此要学习黄健先生的《光速语法》。
?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光速语法》的一小段课程实录:
q3:动词有哪些种类?
要看按照什么分类标准:
1、按照在句子中是否充当谓语分类,可分为:
·谓语动词?(definite verb/ predicate verb);
·非谓语动词?(non-finite verb/ non-predicate verb).
?
2、按照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变化是否规则分类,可分为:
·规则动词?(regular verb);
·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
?
3、按照动词后面接什么分类,可分为: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
包括单及物动词、双及物动词、半及物动词等。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
·连系动词?(link verb);
·助动词(情态动词属于特殊的助动词)(auxiliary verb)。.
?
以上列出的只是主流的分类方法,我们依次来谈:
?
(一)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首先,来看看“谓语”和“非谓语”。看似是最简单的问题,却有着大量的“需要注意”和“不可思议”。
?
[简单引入]
????首先先明确: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都是动词,因为无论是做谓语还是非谓语的词在意义上都表示动作且具有动作感(强调动作感是为了区分于“动名词”,“动名词”是动词演变出来的名词,有动作的含义但是无动作感,是把动作当做一种现象来描述,是“静态化了的动作”(名词是纯静态;动词是纯动态;动名词是静态化了的动态。)。
有一位被关注数很多的考研老师公开地在她的课程上讲:非谓语动词不是动词,就像太监不是男人一样。
这是一种紧靠表面字眼盲目望文生义后的反例教学。(何况“太监就是男人”,比喻也很不恰当。)为什么说她是“望文生义”呢?很简单,“非谓语动词”的理解在断句上不应该是“非/谓语动词”,而是“非谓语/动词”。将该语法现象理解为“非动词”是全然错误的;将其理解为“非谓语”则是正确的。(即“仍是动词,做非谓语”,或“做非谓语的动词”,这样理解就透彻了。)
?
[基本理解]
谓语动词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又叫动词的限定形式。之所以叫“限定形式”是说一旦充当了谓语,其表现形式就是确定的,(在子句中)往往根据主语和时态、语态等因素确定。这种“谓语动词的形式选用依照于其主语”的语法现象被称为“主谓一致”(subject-verb agreement).
?
非谓语动词是在句子中不充当谓语的动词,又叫动词的非限定形式。包括分词(participle)和不定式(infinitive)两种主要形式。之所以叫“非限定形式”是说非谓语动词(在子句中)往往不受其主语和时态、语态等因素决定,而是由具体的表意和表达习惯来决定。
?
[黄健观点]
很多书中讲“非谓语动词分为to do, doing, done三种形式”,这是错误的,如果分词分为doing(被称为现在分词,实际上是主动的形式)和done(被称为过去分词,实际上是被动的形式)两种形式,那么不定式就应该相应地分为to do和to be done两种形式。这样“非谓语动词”至少分为四种形式,而不是“三种”(不可能出现奇数分类,因为分词和不定式在分类地位上对等的!)
?
1、如果考虑到分词的“时间”,(也就是在分词doing或done中的do上做调整),还可以进一步将“分词”的形式划分为:
?
第一组(一般的形式):
doing(主动的),done(被动的、一般形式);
?
第二组(完成的形式):
having done(主动的),having been done(被动的);
?
第三组(完成进行的形式):
having been doing(主动的),having been being done(被动的)
?
2、如果考虑到不定式的“时间”(也就是在不定式to do或to be done中的do上做调整),还可以进一步将“不定式”的形式划分为:
?
第一组(一般的形式):
to do(主动的),to be done(被动的);
?
第二组(进行的形式):
?to be doing(主动的), to be being done(被动的)
?
第三组(完成的形式):
to have done(主动的),to have been done(被动的);
?
第四组(完成进行的形式):
to have been doing(主动的),to have been being done(被动的)。
?
这样非谓语动词形式就有了3组(分词)+4组(不定式),共7组14项。
?
注意:
我们知道谓语动词往往有16种时态,所谓的“时态”就是“时间”和“状态”;而非谓语动词缺少“时间”,但有“状态”。我们会讲到,非谓语动词没有“绝对的时间”,但有“相对的时间”。
?
很多人根本不能理解,主要是中国人没有“相对时间”的思维习惯,只有“过去-现在-将来”的“绝对时间”习惯。其实“绝对的时间”只有“现在和过去”,毕竟“将来”未来,还不确定,而“现在”和“过去”是确定了的,因此“将来”的分类地位与“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如果我们把“将来”视为是可以选择用或不用的一个buff(增益效果)的话,那么就很好理解了,如:
?
“一般将来时”(simple future)是对“一般现在”(simple present)进行了“将来增益”;
“过去将来时”(past future)是对“一般过去”(simple past)进行了“将来增益”。
?
单看这4个时态现象的英文名字或它们的汉语翻译,很容易把simple present/ simple past/ simple future这三个带有simple(“一般”)字样的时态划归为一类。如果是这样的话,分类又出现了奇数(4 = 3 + 1),这是荒谬的(英语的时态共16种,也是偶数,16 = 8 + 8 = 4 + 4 +4 +4 = 2 +2 +2 +2 +2 +2 +2 +2才是对的。)
总而言之,“偶分”时态的思维有可能是对的,“奇分”时态的思维是绝对错误的。(之所以讲有可能,是因为“偶分”也要看怎么“偶分”,不能胡乱分类。)
“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是我(黄健先生)提出来的,对英语时间相关的问题最本质、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
其中,
doing和done作非谓语,常表示“与谓语的动作同时发生”;
having done和having been done作非谓语,常表示“在谓语的动作之前发生”。
to do和to be done作为非谓语,常表示“在谓语的动作之后发生”;
?
[问题评价]
这3组6项比较常见,所以很多课堂和语法书只看到了表层,以偏概全讲错了,也导致了学生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常常摸不到头脑。
而doing, done和to do又是最为常见,所以有人居然说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就是doing, done, to do, 这是具有误导性的。
我曾看过很多课堂这样讲,而学生们竟毫无察觉,只是闷头记录、死记硬背。所以我常讲:“错误分为‘方向错了’和‘方法错了’两种”。方向不对,方法白费;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黄 健 于厦门大学
2012年9月成文
2021年7月补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