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大学英语1》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的建设初衷和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1》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我校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思政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阶的思政育人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思政育人反哺能力,即学生在不断的引领、培育和熏陶下可以养成一双慧眼和一颗智心,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有机融合,无缝衔接,并能主动的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从而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真正扎实落地。

专注于思政育人中的高阶目标转化,外语系《大学英语1》课程负责人李倩老师和课程团队提出了以“思政元素”为抓手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和实践体系,强调思政元素的开发、利用及其在育人过程中的反哺作用。通过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阵地,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塑慧眼,育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具体培育模式如下:

具体操作路径如下:

《大学英语1》课程思政建设的阶段性成绩

1.多渠道——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共课外一体

思政元素挖掘

“思政元素”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抓手,开发利用好思政元素能有效增强学科的德育理念,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思政元素要立足于课本内容,做到适度且有意义地挖掘。《大学英语1》课程团队的教师们集思广益,立足教材单元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教学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资源平台搭建

针对以上挖掘难点,我系《大学英语1》教师团队还针对每单元的主题词和中心思想依托CGTN网站资源、网络公开课平台、《中国范儿》微视频节目、Ted讲座视频、英文课外读本《中国好故事》等搭建资源平台,充分挖掘能为课程所用的思政元素,既立足中国文化又接轨时代前沿,丰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提升文化思维能力。

育人团队建设

优秀教师团队是思政育人实践的智囊团和智慧库,也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大学英语1》课程组老师们通过寒暑假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方案,扎实思政育人教学目标;依托院系教工党支部平台,学习思政知识,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们还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经验分享会、建设研讨会及研修班,不断的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打造金牌育人团队添砖加瓦。

双向评价反馈

课程思政的评价效果是评判思政育人效果的风向标,《大学英语1》的课程评价标准更加的可视化、过程化、质性化。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评价大权,通过评价表、互评表、自评表充分发挥学生的评判意识和评价能力。同时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从单项型反馈过渡到双向互动式反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等质性指标,提升课程的评价效力,构建出一套语言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创新型评价标准。

2.多层面——思政春风潜课堂,悄然润物细无声

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大学英语1》的语言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一个春风潜入,悄然润物的过程,更是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课程教研团队通过总结传统教学中的现实困境,分析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同频共振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耦合,提出“多元双导向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并在《大学英语1》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将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充盈、文化濡润、情感熏陶这五大育人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阐释,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学环节的实操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环节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体现,进一步提升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夯实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多元双导向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图

知识技能提升与人文素养培育

《大学英语1》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依托主题单元内容定位语言知识、技能、应用、思维和文化五个层面的思政融入点。教师通过搭建思政元素脚手架,引领学生聚焦到对一个词汇的溯源,一段文字的赏析,一个社会现象的阐释,一个人物的解读等等。在遵循思政教学融入点的相关性、联系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原则上,教师采取循循善诱式的引导和步推,亦或启发式的提问和对话,亦或思辨式的诘问和质疑,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主动融入与思考,以获得自我情感体验的提升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深化。

在学生访谈以及学生的推文感悟中,同学们讲述了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语言学习兴趣的提升、对动物智能理解的加深、对思辨能力提升的肯定,对成为终生阅读者的理想坚持..... 大英课堂的思政育人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文化的自信和精神的给养。

3.多维度——内化于心筑魂灵,外化于行展风采

当代大学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共情者”和“实践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和“倾听者”,如何将德育效果转化为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力量,需要依托多维度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展示思政育人的反哺能力。《大学英语1》课程凭借语言学科优势,通过教学展示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实习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维度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言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参与和文化交流传播中贡献一己之力。在大英课堂之内,同学们通过读书会、中华文化汇报、英语趣配音等实践活动展示语言魅力,提升表达自信;在大英课堂之外,学生们当起了北京冬奥会大学生志愿者、疫情期间社区服务志愿者、医院导诊志愿服务人员......每一种角色都在有力的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扎实的诠释着思政育人的实效。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靶向性和精准度有待提升。思政元素挖掘不是一件易事,不光需要开发者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还需一定的思政育人敏感度,能够精准把握课程内容的思政融入点,及时捕捉合理有效的思政育人素材,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所用,为课程体系建构所用。建议教师团队首先要明确思政元素挖掘的原则,切忌生拉硬拽语言点和思政点;还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内涵的学习理解,夯实内功。

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有待进一步拓宽。《大学英语1》的课程实践平台是有限的,也是局部的,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实践需求和思政育人反哺能力长效持久的发展。建议学校和社会也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不断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动的在个人能力和素养方面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让学校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检验。

结语

《大学英语1》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题分享就告一段落了,但是课程思政的高阶育人目标应得到师生们的广泛关注与探索。通过课程的引领与培育,帮助学生塑慧眼、育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调节与完善,提升思政育人的反哺能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不光是教学理念和路径上的创新,更是高校育人大格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向同行的写照,是融入了时代使命,注入了时代血液,肩负起时代责任的创新之举。未来的中国青年一定是葆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长远的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

来 源/矿大外语之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英雄外教网 发布,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cllcs.com/shaoer/276335.html
上一篇:自我剖析 英语学习的误区和高贵神圣性格的深入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