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盘点了短视频发展的三个阶段,捋清这把“冬天里的火”是如何烧...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资本、平台、网红三个“女人”一台戏正在短视频的舞台上轮番上演。在平台这个维度,据说是裹挟着一股澎湃味的梨视频也正式加入短视频战场,并靠着曝光常熟童工的视频迅速进入状态,可算是不怕水深就怕水不浑。而在网红这个维度上,短视频女王Papi酱与老罗突然“分手”,1200万嫁妆泡汤,也让众多围观者担忧起了短视频的饮食未来。

不过,不管怎么说,资本的疯狂涌入,平台和网红的齐飞,确实一下子把短视频推到了“风口”上,在“柴草”烧完之前,短视频这把火势必还会越烧越旺。先不妄谈趋势,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短短几年时间,短视频这把火究竟是如何烧起来的?

从0到1,移动短视频初露峥嵘

追根溯源的话,短视频应该肇始于2011年,起因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支撑起了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出现,不过这一时期并没有什么代表性的明星产品。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大潮声势刚起,用户习惯和应用场景都很有限;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带宽、网速等硬件条件不足。不过,时间推进到2013年,秒拍、微视等立足于社交平台的短视频平台开始出现,算是正式拉开了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帷幕。

2013年7月,潜伏两年之久的一下科技完成新浪领投、红点和晨兴资本跟投的2500万美元B轮融资,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同年八月,一下科技正式推出现象级爆款产品“秒拍”,并借助“老东家”新浪微博的独家支持以及众多明星大腕的入驻,迅速将用户量级推至千万级,迎来短视频领域的第一次大爆发。几乎在同一时间,腾讯也正式推出了与之抗衡的短视频应用“微视”,主打PGC内容生产,并打通腾讯旗下的QQ、微博、微信等产品链,用户可将自己录制的8秒钟短视频同步共享至腾讯微博、微信好友及朋友圈等,实现多渠道分发。可以说,秒拍和微视的出现既宣告了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也昭示着国内互联网巨头开始杀入这一新兴领域。

不过,这一时期的移动短视频基本还是脱胎于国外鼻祖Vine的模式,彼时微信还没有爆发,无论是秒拍还是微视在产品功能发面也都乏善可陈,既不能瞬间直击用户心理,也缺乏有效的关系链基础,整体来讲整个移动短视频市场还有些不温不火、伺机待发的感觉。

从1到2,社交媒体与工具平台“双剑合璧”

进入2014年,很多嗅觉敏锐的企业和创业者闻到了短视频的“肉香味”,开始纷纷涌入,大批移动短视频应用密集面世。与前一阶段基本以社交平台为依托的短视频模式不同,陆续涌入的玩家在模式创新方面也前进了一大步。首先是Gif快手的涅槃重生,靠主打低廉、草根文化成功俘获了亚文化阵线的众多粉丝,其次“小影”“小咖秀”等短视频应用则将触角延伸到了个性化工具生产方向,由此逐渐确定了以工具为核心的发展脉络。

当然,巨头们也没闲着,在互联网“二八定律”、赢者通吃的逻辑下,巨头们开始向短视频行业霸主地位发起冲锋,微视、美拍和秒拍先后发起了“春节拜年”、“全民社会摇”以及“冰桶挑战”三大著名战役,将短视频市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2015年初,短视频市场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诸侯割据”的鼎立局面,以“美拍”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模式,以“微视”为代表的PGC模式,以及以“小影”、“小咖秀”为代表的工具平台模式,市场相对胶着。不过,由于秒拍和美拍的激烈竞争,“微视”的空间被进一步挤占,加之势不可挡的微信随后开发出了6秒钟“小视频”功能,2015年3月“微视”遭到腾讯战略放弃,随之迅速陨落。

N或N+,垂直细分与内容创业的爆发

而短视频真正意义上进入爆发期,则要从2016年算起了。和前两阶段以平台为主角不同,2016年则真正成了众多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元年”,内容与融资共舞,形式与渠道齐飞。

众多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涌入,众多独具特色的移动应用出现,使得短视频市场开始向精细化、垂直化方向发展。比如,主打生活方式的“刻画视频”,主打财经领域的“功夫财经”,主打体育短视频的“秒嗨”,诸如此类,正如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分工协作一样,短视频市场也开始展示出更加多元、更加丰满的一面。在这一趋势下,过去大而全的、粗浅搞笑、劣质鸡汤类的短视频内容难以为继,而那些拥有强大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的创作者则顺势脱颖而出,得以更好地享受短视频爆发带来的“行业红利”,譬如开篇提到的Papi酱,2200万的贴片广告曾是多么的风光无限!

短视频内容的百花齐放,同样强烈吸引了资本的眼球,2016年短视频领域的融资也呈现出了井喷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来,获得风险投资的短视频项目多达十余个,部分短视频项目融资进度甚至达到B轮以上。

另一个新的趋势是,主打新闻资讯的短视频平台开始出现,并有急速增长的趋势。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界面的“箭厂”、澎湃味的“梨视频”等,都在2016年陆续浮出水面。从内容输出角度来看,这些新类型平台大多沿袭了正统媒体的套路,专注于国内外时政新闻资讯,不过南瓜视业和箭厂稍有偏离,一个主推文化和生活方式类视频来寻求从报业集团向文化传媒集团的转型,一个则专注于人物纪录片欲用非虚构故事记录时代脉搏。不过在渠道分发方面,无论是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还是新京报的“我们视频”都相对单一,基本还是依托于新浪或腾讯的渠道,而梨视频则更激进一些,基本是自有APP+全网覆盖的布局。

虽然短视频新闻内容略显正统、渠道稍显单一,但这一新形式还是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像新京报的“我们视频”上线一个多月就在腾讯视频上收获了1.3亿次以上的播放量,足见其张力。不过不太好的风向是,新出台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给互联网新闻直播树立了较高的门槛,短视频新闻的未来还有待时间检验。

但总体来说,短视频新闻既为广大网民获取新闻资讯提供了新渠道和新体验,也极大拓展了短视频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苦苦寻求突围的传统媒体来讲,倒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启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英雄外教网 发布,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cllcs.com/yingyu/123648.html
上一篇:抖音短视频产品体验报告 进击的抖音,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跻身榜单前5
下一篇:没有了